• 收藏本站
  • 首 页
  • 新闻资讯
    • 图片要闻
    • 本地信息
  • 政策法规
    • 国家法规
    • 省内法规
    • 外省法规
    • 国外法规
    • 标准规范
  • 科技推广
    • 推广动态
    • 实用技术
  • 安全监理
    • 监理动态
    • 警钟长鸣
  • 教育培训
    • 农机培训
  • 农机维修
    • 使用与维护
  • 农机服务
    • 供求信息
    • 作业服务
  • 农机机构

当前位置:

  • 首页
  • 农机风采

农机风采

和龙市龙城镇新元村“机械网格+人工精修”双轮驱动——跑出农耕“加速度”

日期: 2025-06-17

延边日报  作者:延边日报记者 张栋辉

            时值夏种水稻插秧关键时节,和龙市龙城镇新元村的广袤田野上,插秧机如精准的“银梭”在规划严整的网格中往来穿梭,所过之处,秧苗行行挺立、株距均匀如尺量;不远处,村民俯身细心查补,指尖轻点间为大地精心绣上完整的“绿色诗行”。

机械织网,高效插秧“零误差”筑根基。新元村持续强化农业机械支撑,统筹调配4台高性能插秧机战春耕。插秧机以“网格化”作业模式驰骋沃野,每台日均高效插秧5公顷,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3倍,大幅压缩了农耕周期。插秧机采用高精准插植系统,将行距株距误差牢牢锁在毫厘之间,确保稻田布局如棋盘般整齐规范。一位农技人员感慨地说:“这为后续的规模化种植、精准施肥和水稻收割管理打下了基础,标准化、规范化水平实实在在跃上了新台阶。”

巧手精修,人工补苗“无死角”保丰盈。机械高效驰骋,亦需巧手精修护航。为解决田边地角、田埂水线等机械作业“盲区”,村里组织了由8名经验丰富的村民组成的“精修突击队”与插秧机同时作业。他们紧随插秧机之后,逐行逐株“扫描”排查,对缺苗、弱苗、歪苗开展“点对点”的精心补植与扶正调校。“我们就像田间的‘绣花工’,确保每一寸土地都绿意盈盈,没有一处被遗忘的角落。”一位正弯腰补苗的村民抹去汗水,笑容朴实而自豪。这种“机械冲锋+人工殿后”的协同模式,不仅巧妙地化解了复杂地形带来的种植难题,而且大幅减轻了农民“面朝黑土背朝天”的劳作强度。

联动破壁,资源共享“聚合力”解难题。为突破农耕技术和设备不均瓶颈,新元村打出“联动牌”。一方面,组织村内致富能手与种植大户结成“1+1”帮扶对子,深入育秧大棚提供手把手技术指导,并在田间地头举办实操培训,一场培训覆盖20余人,将水肥精准管控、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送到农民掌心。另一方面,创新搭建“跨村农机调度平台”,统筹协调周边村组5台插秧机资源,以“资源共享、跨区驰援”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单个村屯农业设备阶段性短缺的“老大难”。“设备盘活了,效率自然水涨船高。”一位参与调度的村干部表示:“这为抢抓农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与装备‘双保险’。”

机械轰鸣织就高效网格,巧手精修填补每一寸希望。在我州,像新元村这样探索智慧农业应用的经验还有很多村落,在延边广袤的黑土地上,这些探索有效提升了农耕生产的加速度,描绘了科技赋能、智慧种田的现代农业新画卷。

 

初审:朴银姬   复审:崔东旭   终审:杨占锋

栏目最新

农技专家入地头 深松作业质量高

25-06-20

汪清县助力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推动苗期深松远程电子监测设备精准落地

25-06-18

和龙市龙城镇新元村“机械网格+人工精修”双轮驱动——跑出农耕“加速度”

25-06-17

科技赋能 延边奏响耕地提质增效进行曲

25-06-20

我州农业生产已转入田间管理阶段

25-06-17

栏目热门

立足科技服务促增产

25-06-16

我州农业生产已转入田间管理阶段

25-06-17

和龙市龙城镇新元村“机械网格+人工精修”双轮驱动——跑出农耕“加速度”

25-06-17

农技专家入地头 深松作业质量高

25-06-20

科技赋能 延边奏响耕地提质增效进行曲

25-06-20

 

主办单位: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机械管理技术总站
联系地址:延吉市河南街长白山西路2308号
联系方式:Email: znjxx@126.com

吉ICP备19000828号
吉公网安备 22240102000344号